《小亚细亚往事》:一件谋杀案背后,揭开信仰坍塌下的人性龌龊

浏览: 发表时间:2023-03-17 13:53:52

《小亚细亚往事》:一件谋杀案背后,揭开信仰坍塌下的人性龌龊



屠夫想着的是肉,羊羔想着的是刀。

对于一件事,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日渐疲软。伊斯兰传统伦理道德所具有协调社会关系的功效,正在逐渐失灵。

在土耳其社会世俗化的过程之中,西方的法律文明逐渐在土耳其社会构建,而法医、警察、检察官等代替了宗教榜样"伊玛目"成为了法治社会中新的道德脊梁,设立关于善恶与道德的律令。



而法治社会的道德脊梁是否能承担道德重建的重任呢?

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上,存在着太多人世间的龈语。信仰之地的道德坍塌,使村民都成了警察口中的“贪得无厌的混蛋”。一件谋杀案背后,揭开信仰坍塌下的人性龌龊。

安纳托利亚是土耳其的亚洲部分,也称小亚细亚。这里地形复杂,白天酷热,夜晚极寒,处在亚欧文明的交汇处。这片文明起源的土地,从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开始,就被无数枭雄的铁蹄踏破。



神话时代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迦太基人汉尼拔,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帖木儿大帝,奥斯曼帝国的二十几代苏丹与哈里发,都在这片土地上率军血战

一直混乱到1923年凯末尔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国,这片土地才开始了它现代文明的征程。

《小亚细亚往事》呈现的正是安纳托利亚荒芜高原上土耳其的乡土社会。



一件谋杀案,将检察官、法医、警察、村长等维系乡土社会生活稳定的人物聚集在了一起。然而实际上检察官相信“占星”,对于了解真相缺乏勇气,警察脾气暴躁,医生温文尔雅但对充满暴戾的乡土社会缺乏适应力。

医生,实则是法医,在《小亚细亚往事》中的塑造的群像里***有知识分子的气息



他清瘦,围着围巾,像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也是一个聆听者,聆听长相酷似克拉克·盖博的检察官讲述的轶事:一个怀孕的、聪明有文化的漂亮女性预测到了自己的死亡日期,而她的确在生产后的某天,离奇死亡了。

从而向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的死亡到底是有原因的,还是可以被某种神性操纵?在法医的眼里,这种事件绝不可能成立,一个人的死亡必有医学上的原因,不进行医学解剖,仅凭表面是无法得知死亡原因的。



这也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隐喻:我们所看到的真相有可能只是表面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件。

正如嫌犯希南并非真正的杀人凶手,他代人受过,并且可能是死者儿子真正的父亲。

看似在影片中***有权势的检察官先生,其实并不敢面对妻子可能因为自己的出轨事件而自杀的真相,他向医生询问的正是他自己内心无法排解的困惑:"难道人真的会用自己的死来惩罚别人吗?”



做了20年警察的纳西,在医生维护希南的时候说:“你不熟悉这些人,他们就是一群混蛋,会把你抢个精光”。

20 年的加班工作,他见了这片区域上数不清的人,也导致了他的暴戾。他还有个患自闭症的儿子,要靠长期吃药维持。



他不愿意经常呆在家里,因为看着生病的儿子,让他感觉喘不过气来。纳西是个心疼孩子的人,在希南没有说出真相之前,他暴戾地拒绝给希南一口烟抽。

可是当了解到希南实际上是代自己的表弟认罪,并且死者的儿子是希南的亲生儿子的时候,他对希南有了袒护和尊敬。纳西对医生说:"你是生活在城市的男孩,你不知道这有多艰难,一个乡下的小孩没有父亲。”

正是敏感忧郁的医生,才是影片中需要在道德和信仰之间徘徊、做出抉择的人。亚撒真正的死亡原因是被活埋的,而不是死后埋尸。



由于在心理上倾向于让希南少坐几年牢,医生选择了无视解剖后真正的结果。

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医生在给了希南一支烟后,他说的那声"谢谢",但极大的可能是希南若是亚撒儿子的亲生父亲,让希南少坐几年牢,就可以让孩子的成长稍微容易一点。在回到镇上之后,不知什么力量驱使医生看起了往日的照片。



照片中的妻子,年少时的自己,还有背向大海的一个男孩,是年少的医生亦或是医生的儿子?

虽然他在和检察官的谈话中否认了自己有孩子的事实,但他的情况很可能是死者亚撒的翻版。在警长纳西说完“孩子是在还父母的债”后,镜头切到公共浴室,医生眼前的视线是模糊的,他仿佛陷入了一种极端痛苦的处境。



清晨,他沿着往日熟悉的小路,然而一系列的镜头暗示他正在重新审视外在环境,有种情感在暗地里发生了变化。在法院等待区,他看到了死者的妻儿。

儿子正吃着一点简单的食物,母亲则在远处的长椅上,脚跟着音乐节奏晃动起来。她也许对自己丈夫的死并没有过多的悲伤,真正的承受者正是那无辜的孩童。

影片结尾,医生站在解剖室的窗口,他的脸上站了一滴死者的血迹,像是死者的冤屈。



他看到窗外母子俩顺着山坡走下去,山坡下面是一所小学,孩子们正在操场上打闹。儿子对这种玩乐非常向往,但却无法加入,直到一个球踢到了他的面前,他才兴奋地一脚把球踢回去。对于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他今后的生活可能远离了这种快乐。

医生看着远处的母子俩,不顾脸上沾了死者的血迹,选择了无视亚撒是被活埋的事实。



《小亚细亚往事》中法医在解剖室看着远处死者的儿子和妻子,脸上沾了一滴死者的血液在影片中,医生一直都是一个相信真相存在的人,他迫使检察官面对妻子死亡的真相。

而在***阶段,正是这个公正无私的人选择了隐瞒所谓的真相。他被迫正视良心与真相之间的关系,做了最人道主义的选择,可也许也是为了给自己赎罪,谁又能知道真相呢?



检察官和警察是乡土社会中最重要的执法力量,然而他们能成为道德的脊梁吗?寻尸的过程中忘带了装尸袋,而只能将死者用毯子裹起来;斥责完凶手惨无人道将死者绑起来再埋,然而却只能将死者再次绑起来才能装进后备箱。

反而被当作杀人凶手的嫌犯,却是为了一句承诺而替表弟承担罪责的替罪羊。虽然他承担这个罪责就要面对他最恐惧的情况:成为自己儿子的杀父仇人。



当找到尸体回到镇子上时,透过喧嚣的人群,男人的目光与死者妻儿的目光交汇了。母亲怔望着嫌犯,面孔渗出接近麻木的悲伤,小男孩紧抿嘴唇,一双眼仇恨地射向人群对面的男人。他捡起地上一块石头猝不及防地掷向“杀父凶手”,狠狠砸中了希南的脸鼻。

这个被儿子击打的男人,在去监狱的路上哭了一路。他也曾请求过警长纳西:"我知道你是个好人,这个孩子是我的心肝,请你照顾他。"这种情节设置与希南类似耶稣的长相,使希南在某一刻成为了影片***有精神力量的人物。



在传统的宗教社会,人们很少怀疑道德规范的可靠性,然而在宗教信仰逐渐坍塌的近代社会,在人们的价值歧义无法统一之时,道德的可靠性与***性受到了质疑。道德到底是***的还是在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被逾越呢?

锡兰在《小亚细亚往事》中构建的道德图景深具思考性,而他影像中酷似耶稣的嫌犯、长相酷似***影星克拉克盖博的检察官以及彷佛契诃夫小说中走出来的具有知识分子气息的医生,执法人员与乡土社会的生动群像,正展现了土耳其当今社会面临价值失范与道德解剖的现状。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